睡眠時血壓不穩 心臟病更易找上門

睡眠時血壓不穩 心臟病更易找上門

圖片來源 / 123RF  

日本自治醫科大學的心血管醫學家發現,睡眠時經歷高血壓的人更有可能在未來患上心血管疾病,特別是心力衰竭,即使他們的白天血壓在正常範圍內。

發表在《循環》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,夜間收縮壓是心血管事件的一個重要、獨立的危險因素。這一發現強調了將夜間血壓監測納入患者管理策略的重要性,並有望鼓勵醫生確保降壓治療在整個24小時給藥期間有效地降低血壓。

日本動態血壓監測前瞻性(JAMP)研究在2009年至2017年期間招募了來自日本各地的6359名患者,並使用在家、可穿戴、動態監測儀測量他們白天和夜間的血壓水平。研究人員在參與者從事日常活動和睡眠期間測量他們的血壓,至少24小時一次,並定期在保健診所下載設備數據。幾乎一半的參與者是男性,超過一半的人年齡超過65歲。這些患者都有至少一個心血管危險因素,其中3/4正在服用降血壓藥物;在研究開始時,沒有人有症狀性心血管疾病。

參與者被要求在夜間休息或睡覺,並保持他們通常的白天活動。他們的日常活動、睡眠和醒來時間都在日記中自我報告。幾乎每名參與者都記錄了20個白天和7個夜間的自動血壓測量值。為了確定夜間的測量時段,患者自報他們入睡和醒來的時間。所有其他讀數都被定義為白天的測量值。

研究人員每年通過電話或診所就診進行隨訪,總隨訪時間為2至7年。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者心血管疾病事件(包括心臟病發作、中風、心力衰竭和死亡)的發生率,考察與血壓變化有關的心臟事件的發生和時間,以確定是否有任何相關性。在隨訪期內,總共發生了306次心血管事件,包括119次中風、99次冠心病診斷和88次心力衰竭診斷。

數據分析結果顯示,睡眠期間的血壓升高(收縮壓高於白天的收縮壓20毫米汞柱)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和心力衰竭的風險顯著相關。那些晝夜節律異常(即睡眠期間的血壓高於白天的讀數)的參與者,患上心力衰竭的風險格外高,並且發生任何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也升高了。睡眠期間血壓的過度降低也是有害的。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在夜間收縮壓極度下降時,他們中風的風險明顯上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