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腰疼,該保守治還是該手術?

老腰疼,該保守治還是該手術?

“哎喲!我的腰!”這句經常由老年人邊扶著腰邊發出的哀嘆,現在成了不少中年人的“口頭語”,還不時從三四十歲的青壯年嘴裡蹦出來。

現代人的腰怎麼了?對待狀況頻出的腰,該保守治療還是進行手術,是讓許多患者都很糾結的問題。

我們先來看一個病例。

【病例】

王先生是一名會計,由於工作能力強,從來不犯錯,被同事稱為“鐵算盤”。他的工作量大,工作姿勢也很單一,往往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。由於長期伏案工作,不到40歲的他腰就不太好了。近來他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坐下工作不到半小時就腰部酸痛,左腿也出現了脹痛,貼膏藥或按摩都不管用。

到醫院檢查後,王先生被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症,醫生建議做微創手術治療,以擺脫腰腿痛的困擾。但王先生的朋友持相反意見,“萬一做不好癱了,下半輩子就完了。我聽說有人因為腰椎疾病做了手術,再也沒有站起來!”這一說,可把王先生嚇到了,對於微創手術難以抉擇,但反復發作的腰腿痛又是他的心病。

1.“腰腿痛”多因腰椎生了病

在門診中,像王先生這樣感到困惑的腰病患者有很多。他們會提出“我的腰能不能治好”“我想保守治療”“手術會留下什麼後遺症”等各種各樣的問題。總結起來,患者最想搞清楚的就是在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之間如何選擇。

人到中年以後,可能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。比如,從前自駕游開七八個小時的車都沒問題,現在連續開車超過1個小時就感到腰酸腿痛;以前天天做家務不覺得累,現在拖回地腰就直不起來了。嚴重的人,甚至連出席個飯局、跟老友下盤象棋都坐不住,中途得起身活動好幾次。這些表現,同樣也開始出現在年輕人身上。

大家在生活中應該有這樣的體會:身邊的人,很多都喊過腰疼,其中不乏三四十歲的人,就更別提老年人了。難道,腰病成了大眾病了?這還真不是誇大其詞。

腰痛和腿痛相互關聯,臨床醫生統稱為“腰腿痛”。來自世界疼痛醫師協會中國分會的資料統計,我國每年到醫院就診的患者每10人中就有1人是腰腿痛患者。而這些腰腿痛患者最常見的病因,便是我們熟知的腰椎間盤突出。

腰腿痛是臨床疾病譜中很常見的症狀。一般來說,對於慢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,腰痛和腿痛往往是先後出現的。早期腰痛的患者因腰部肌肉損傷,導致腰部不敢承重。腰部肌肉的承重可以占到腰椎負重的三分之一,當腰部肌肉力量減弱或不能正常負重時,人體的全部負重就會落到椎間盤上,使椎間盤在巨大壓力作用下形成突出,從而壓迫坐骨神經而產生腿痛。腰腿痛也可以同時出現,這大多是由於急性損傷較重,如搬重物超出腰部肌肉和椎間盤的承重能力,產生急性腰椎間盤突出而壓迫到了坐骨神經。

2.為何人類的腰椎間盤易受傷

人的腰椎間盤容易受傷,就是因為跟“人”有關。這可不是句繞口令。因為人類腰椎間盤突出,正是和人類直立行走密切相關的。

人類坐著或直立時,腰椎幾乎承擔了身體的全部重量。在這一點上,同是哺乳動物的四足動物很幸運,其活動時由四肢分擔身體重量,腰部幾乎不負重。

科學家研究發現,人體腰椎間盤承受的壓力在直立位時是平卧位的4倍;坐位前傾時的壓力是平卧位的7倍至8倍;彎腰提重物時的壓力是平卧位的10倍,這相當於腰椎間盤負重可達到220千克。

因此,人類的生理構造和生活方式的確容易使腰椎間盤受到損傷。這在一些職業人群身上體現得更加明顯,比如,會計、司機、教師、IT工作者、重體力勞動者等,由於他們的工作姿勢和負重特點,腰椎出現健康問題的幾率比普通人要高。

事實上,由於腰椎間盤長期受力,人類20歲起這一部位就開始發生退變。醫生通過腰椎核磁共振(MRI)檢查,可見相關患者椎間盤突出。與此同時,因腰椎間盤突出,盤內髓核會溢出,與機體免疫機制接觸發生免疫反應而產生疼痛,並分泌致炎物質導致化學刺激和免疫反應,加重腰腿痛的症狀,這被稱為腰椎間盤突出症。

3.手術治療的界限在哪兒

目前在臨床上,針對腰部疾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、微創手術治療和開放手術治療等三種類型。對此,患者如何去選擇呢?

一般來說,早期或初次發作的腰腿痛多是由於姿勢不良、持續勞累、用力不協調導致的。這種腰腿痛很少與腰椎間盤突出有關,主要是由腰背部肌肉緊張或者腰部無菌性炎症所導致,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腰肌勞損。及時接受保守治療,絕大多數人都可以恢復健康狀態。

保守治療的方法有外敷膏藥;使用非甾體類抗炎止痛藥,如芬必得、扶他林等;進行局部物理治療,如超激光照射、局部按摩等。這些方法均可通過緩解肌肉緊張、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、消除局部炎症物質而起到治療作用。

需要重點提醒的是,對於按摩一定要慎重選擇。在臨床上,伴有骨質疏鬆的老年人,因按摩用力過大而導致的腰椎骨折、骨裂並不少見。首先,按摩要選擇正規的醫療機構;其次,並非所有的腰痛都可以進行按摩治療,如腰椎滑脫、腰椎結核、腰椎腫瘤等就不適合進行按摩,當腰痛原因未明時,盡量不要按摩,以免導致病情加重,耽誤治療。

對於長期反復發作的腰腿痛患者,首先要到正規醫院進行影像學檢查,如CT、MRI等明確病因。如果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症,往往採取保守治療是無效的,最終需要手術治療才能緩解或消除疼痛。

在這種情況下,患者不要諱疾忌醫。現代醫學日新月異,手術並不都是他們想象中的“開刀”。近幾年發展迅速的微創手術,就適用於早、中期病變的腰病患者。微創手術不需要開刀,在影像引導下,用特製針穿刺到椎間盤突出物處,並對其進行消融、氣化即可。

長期腰腿痛若不及時治療,對人的健康危害極大。當腰椎間盤病變加重,會發生椎間盤突出物鈣化、骨性椎管狹窄、腰椎中度以上滑脫等。這時便超出了微創手術的適應症,只能進行創傷較大的開放手術。目前,腰椎開放手術的主要方式有人工椎間盤置換、釘棒系統植入等,它們的並發症多於微創手術。

因此,長期腰腿痛的患者,要認真聽取專業醫生給予的治療建議。無論是保守治療,還是微創手術、開放手術治療都有其明確的手術指徵。對於患者來說,早期或急性期病變一上來就做手術的確沒必要,但因為忽視疾病而錯過保守治療期,因為懼怕手術而錯過微創手術的最佳時期,最後不得不做開放手術,真的是得不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