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來源:Unsplash)
湯底建議選擇清湯底,例如昆布湯、番茄湯底等蔬菜湯底都是好選擇,熱量低,含醣量也不高,且清湯底通常添加物較少,對身體較沒負擔,另外,像是海鮮湯底或雞湯底也是可以考慮的湯底選擇。
至於許多人愛吃的香濃牛奶鍋、濃郁的南瓜鍋,恐怕就是減醣族的NG選擇,不只含醣量較高,也可能會不小心吃進隱藏的醣份,而且部分店家為了要增加香氣、風味,甚至還會添加奶油、起司,更容易攝取到額外熱量。至於麻辣鍋、沙茶臭臭鍋,營養師孫語霙也認為不OK,雖然美味可口,但臭臭鍋會加沙茶,以及加了很多豆瓣醬、辣油的麻辣鍋,油脂及含鈉量都很高,可以說是熱量炸彈,若想減肥就要避免。
如果想要特殊風味又能減醣的湯底,現在也有不少店家推出豆漿湯底,孫語霙推薦可以用豆漿鍋來取代牛奶鍋、南瓜鍋,能增添風味且含有植物性蛋白質。「像是豆漿鍋、牛奶鍋等,如果店家強調濃郁湯頭也要小心,」林俐岑提醒,有些火鍋店家可能會在湯底中添加澱粉增稠,像是太白粉、馬鈴薯粉,也可能不小心吃進額外的醣。
值得注意的是,泡菜鍋、番茄鍋可能也會有隱藏的醣份,林俐岑指出,因為有些湯底太酸,為了適口性,店家可能會再額外加糖調整,最保險、健康的選擇應該還是以蔬菜為主的清湯底。
除了到火鍋店吃鍋外,現在也有不少民眾會選購火鍋湯底包回家自行料理,林俐岑提醒,購買湯底包時,要留意營養標示、營養成分,可以確認營養成分中,廠商有沒有額外加糖、含醣食材;營養標示則可挑選「碳水化合物」及「糖」這兩欄偏低的產品,以「糖」為例,100公克成分中不要超過5公克糖。
另外,孫語霙也提醒,吃火鍋、購買湯底包時,務必要注意「鈉」含量,雖然不影響減醣,但對於高血壓、心血管有影響,火鍋湯底包鈉含量愈低愈好。
火鍋會成為減醣族的好幫手,重點就在於可以吃進大量、多樣的蔬菜,冬季常見的食材像是高麗菜、茼蒿、青江菜、綠花椰、大白菜等,熱量低膳食纖維也豐富,還能吃到許多礦物質、維生素。「減醣的飲食就是在均衡飲食原則之下,減少精緻澱粉攝取,」林俐岑說。
火鍋蔬菜盤中常見的芋頭、南瓜、地瓜等食物,並不是蔬菜類,而是屬於澱粉,但相較於白飯、烏龍麵等精緻澱粉主食,仍是比較好的澱粉選擇。孫語霙指出,芋頭、南瓜、地瓜各一塊差不多就有半碗飯的醣量,最好就不要再攝取其他醣份。
掌握用餐順序、挑選合適的配料,其實就能減少爆醣風險,林俐岑建議,可以在還沒煮加工品、肉品之前,先喝湯,再吃大量蔬菜,增加飽足感,也能避免血糖在短時間內快速上升,還能避免之後吃進過多肉類及澱粉,接著再選吃白肉、海鮮等低脂肉類,最後再吃根莖類澱粉,若可以儘量不要再吃白飯、麵條等精緻澱粉,不只有助減醣,也能藉此控制熱量。
蛋白質選擇上,可按照豆魚蛋肉的順序挑選,火鍋中可多放入一些豆腐,肉類儘量以白肉、海鮮、低脂肉為主,若是吃起來滑順軟嫩的霜降牛、豬五花、培根肉片,其實吃下的是飽和脂肪,不僅熱量高,還容易阻塞心血管。
可別以為火鍋料多是魚漿加工製成,其實在加工過程中,多半會加入大量澱粉,增加黏稠度和口感等,所以算是澱粉類,且加工火鍋料高油、高鈉、高熱量,即使沒有想減醣,基本上也不建議民眾吃加工火鍋料,若是在外吃鍋,建議可詢問店家換成其他蔬菜。
營養師建議,減醣族吃火鍋重點總整理: